观点文章

View

管理智慧
观点文章
创新成果
我们的洞见
2024. 02
2024. 01
2023. 12
2023. 11
2023. 10
2023. 09
2023. 08
2023.07
2023.06
2023. 05
2023. 04
2023. 03
2023. 02
2023. 01
2022. 12
2022. 11
2022. 10
2022. 09
2022. 08
2022. 07
2022. 06
2022. 05
2022. 04
2022. 03
2022. 02
2022 . 01
2021 . 12
2021 . 11
2021 . 10
2021 . 09
2021 . 08
2021 . 07
2021. 06
2021. 05
2021. 04
2021. 03
2021. 02
2021. 01
2020. 12
2020. 11
2020. 10
2020. 09
2020. 08
2020. 07
2020. 04
2020. 03
2020. 02

危中求机:古代欧洲的一场丝绸危机

作者:

李洪建--AG九游会咨询经理

来源:

AG九游会管理V视角(ID: topduty)

时下疫情虽然出现拐点,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作为企业来讲,面对这场疫情,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期,洪健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这个小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些深入的思考。


当前疫情肆虐,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然而对于企业来说,擅于危中求机,才是面对时艰的一项必备技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则小故事,故事名为“古代欧洲的一场丝绸危机”,在这则故事中,我们也一起思考一下:如何面对危机,如何危中求机。


公元522年,欧洲人突然得到一个绝望的消息:中国的丝绸来不了了。这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呀。可为什么丝绸来不了了呢?


原来,当时控制南方的梁武帝要北伐,统一天下。要北伐就要先过长江。于是,他下令征用原本用作外贸的大批民船,作为水军的战舰。因此沿海商船减少了很多,丝绸也自然就运不出去了。


然而,丝绸在当时的欧洲可是炙手可热的。没有丝绸,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大量人员会失业,经济势必萧条。


当时的欧洲人只知道丝绸来不了了,但因为相对封闭,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只知道丝绸来自中国,经波斯人之手倒卖给欧洲人。丝绸少了,价格必然上涨。想到波斯人是中间商,他们认为一定是波斯人在捣鬼。

此时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偏偏是个好战分子。闻知波斯人动了他的丝绸,便去找波斯人问罪。波斯人也喊冤:“是中国的丝绸来不了了,又不是我们从中作梗,跟我没毛线关系啊!”



虽然波斯人一再辩解,可查士丁尼是何许人呀,他可是与拿破仑、希特勒齐名的好战分子呀。查士丁尼把心一横:“不管是不是你的事,都是你的事。不给丝绸,就给我打!”于是乎,东罗马和波斯这两个当时的重量级大国就开战了。从公元540年起,整整打了三年,双方均损失惨重,两国交界的中亚西亚地区,基本被打成焦土。

视线再转回当时的中国,虽然梁武帝宣布北伐,但雷声大雨点小。在长江岸边足足准备了好几年,可“一统天下”的战争始终没有打响。中国的丝绸虽然外销不成,但可以转内销啊。梁朝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的。只是苦了欧洲那帮老铁,买又买不到,制又制不出。更要命的是,这时候梁朝有一条法律规定:“有擅自教外国人纺织技法者,一律要处死刑。”


公元545年,有两个特殊的人来到了中国 —— 两个印度和尚。


当时的梁武帝是位信佛之人,见来了两个外国和尚,自然是盛情款待。可是,这两个和尚不务正业,既没有弘扬佛法,也没有广收佛徒。他们向梁武帝申请去苏州游玩。梁武帝自然是爽快答应了。如果只是游玩,那倒没什么。问题在于,苏州可是当时中国的纺织中心。


这两位大师,来到苏州以后,没事就喜欢往各个丝绸作坊里面跑,跟纺织工匠套近乎,拉家常。他们在苏州一呆就是几年。这一年,他们两人说要回家探亲,于是向当地的好友们告别。说来奇怪,这两位临走的时候,没有带什么金银珠宝、古玩玉器,却没人扛着几根竹竿,还说要给故乡的乡亲们瞧个新鲜。这竹竿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他们俩到了印度之后,并没有回家,而是继续向西。这怎么回事儿?已经到了我佛西天了,怎么还要往西?


直到公元552年,他们历经艰险,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他们的目的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谜底也就此揭开:这两位印度高僧的真实身份是间谍,他们去中国的目的就是要窃取纺织技术。


原来呀,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跟波斯人打了个你死我活之后,幡然醒悟,要自力更生,自己造丝绸。可是没有技术,怎么办呢?没关系,咱们派人去中国学技术。然而,中国实在是太远了,那可比西天取经的十万八千里还要远很多呢,没人敢去呀。俗语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金封赏之下,终于有两位来自印度的三哥扛起来偷技术的历史使命。于是,便出现了前文的那一幕:中国来了两个印度和尚。


这两位印度人,对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后来的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把两位印度人造访苏州,与之后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西传,并称为“西方文明崛起的三件大事”。在当时看,意义同样非凡:学会了养蚕纺织的欧洲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纺织工业,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地区,乃至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欧洲著名的纺织中心。


丝绸之路开通数百年来,中国对于丝绸贸易的垄断从此被打破,自力更生的查士丁尼也因此成为和后来查理大帝齐名的欧洲“圣君”。


十多年后,当年搞“军演”的粱朝已经亡国,取而代之的陈朝皇帝询问苏州的税收情况,地方官苦着脸做无奈状:这两年不知道怎的,卖到海外去的丝绸价格大跌。


故事讲完了,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时下疫情虽然出现拐点,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营危机,延期开工、降薪裁员、财务危机……作为企业来讲,面对这场疫情,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上面的这个小故事,就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


准确判断和评估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查士丁尼正是遇见到了丝绸危机可能造成的百姓失业、产业凋零、社会衰退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才果断采取了必要措施,甚至不惜一战来化解危机。虽然他对原因的第一次判断是错误的,但是他果敢迈出解决危机的第一步的勇气还是值得钦佩的。


准确判断危机的来源与解决路径。故事中查士丁尼对危机来源的判断有两次,第一次判断为波斯人,这是个错误的判断。而其解决的路径是发动战争,这显然也是错误的。但第二次其判断是正确的,那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制造丝绸的纺织技术,才是危机的根本来源。其解决路径,也是无可挑剔,那就是学习技术。别人有,终归不如自己有。


危机中,是花钱的时候,而非省钱的时候。查士丁尼以重赏招募远赴中国学习技术的人,为什么?因为没有付出,就不可能会有回报。


眼下,一些企业忙着裁员,另一些企业则忙着招募人才。两种操作截然相反,可孰优孰劣呢?要知道,疫情束缚了人们的脚步,延后了工厂的开工日期,经济发展几乎停滞。然而,有一点我们要搞清楚,疫情只是延迟了人们的消费时间,却并没有“压缩”掉人们的消费需求。


疫情过后,消费势必反弹。如果你在这个时候缩减产能、裁掉员工,那么当消费反弹时,产能需求也势必会反弹,到这时,你又去哪里招人呢?


企业要:

厚积薄发,不要自掘坟墓。

开源节流,避免财务危机;

知人善任,留住核心人才;

引导员工,营造积极氛围;

创新求进,积累技术优势;

线上营销,降低经营损失;

广结善缘,与供应商、

客户、消费者保持密切关系;

唯有如此才能厚积薄发。

赶走员工,出卖资产,士气低迷,

背弃供应商,欺骗客户(消费者),

有些人美其名曰壮士断腕,实则是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