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文章

View

管理智慧
观点文章
创新成果
我们的洞见
2024. 02
2024. 01
2023. 12
2023. 11
2023. 10
2023. 09
2023. 08
2023.07
2023.06
2023. 05
2023. 04
2023. 03
2023. 02
2023. 01
2022. 12
2022. 11
2022. 10
2022. 09
2022. 08
2022. 07
2022. 06
2022. 05
2022. 04
2022. 03
2022. 02
2022 . 01
2021 . 12
2021 . 11
2021 . 10
2021 . 09
2021 . 08
2021 . 07
2021. 06
2021. 05
2021. 04
2021. 03
2021. 02
2021. 01
2020. 12
2020. 11
2020. 10
2020. 09
2020. 08
2020. 07
2020. 04
2020. 03
2020. 02

1910末,一次东北鼠疫的启示

作者:

李洪建--AG九游会咨询总监

来源:

AG九游会管理V视角(ID: topduty)

自新冠病毒肆虐以来,每天早上,关于全民“战疫”的新闻数不胜数。透过现象看本质,事实上,疫情首先考验的是组织与管理能力。今天,我们就借历史上与本次疫情较为相似的一场瘟疫,来与大家聊一聊。


有滋有味话咨询,原汁原味说管理。大家好,欢迎来到AG九游会趣知微咨询课堂,我是今天的主讲嘉宾李洪建。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
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
始于武汉三镇,传至华夏九州。
荆楚同胞受难,天下华人驰援。
虽人心惶惶,却众志成城。
终南山携雷火二神赴国难,
三十万白衣天使战人间。
一朝天晴瘟疫去,山河无恙如往昔。


自新冠病毒肆虐以来,每天早上,关于全民“战疫”的新闻数不胜数。透过现象看本质,事实上,疫情首先考验的是组织与管理能力。今天,我不想就当下疫情期间的组织与管理发表看法,而是想借历史上与本次疫情较为相似的一场瘟疫,来与大家聊一聊。


《旧唐书 • 魏征传》中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历史上,那场与今日“新冠病毒”类似的大瘟疫——东北鼠疫。


1910年至1911年间,那场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流行性鼠疫”爆发于中国东北,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夺走了6万多人的生命。


鼠疫由沙俄西伯利亚传入满洲里。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发现第一例感染鼠疫的患者。在随后两个月时间里,疫情沿着当时的中东铁路肆意蔓延,从海拉尔、齐齐哈尔到哈尔滨、长春、奉天(今沈阳)。感染鼠疫的患者成批死亡,整个东北地区都笼罩在鼠疫的阴影之中。


一个多月后的1910年12月,清政府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31岁的伍连德临危受命之后,撇下妻儿,只带一名助手和一台中型显微镜,以及基本的医学研究工具,毅然奔赴当时的重灾区哈尔滨傅家甸地区。


11月初的时候致死率还很低,但到了12月中旬,每天就有4至10人死亡,而到了他要临行出发时,已经每天死亡愈百人。


那时的地方行政长官对现代检疫、防疫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伍连德后来回忆道:他抵达后第二天与县官见面,早上9点钟赶到县衙门,居然还在客厅等候了半个多小时。伍连德与之交谈后的印象是:“正是这种无知导致了形势的复杂化,并使疫病向更远的南方蔓延。” 


当时的哈尔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集散地和交易市场。这里聚集了大批从山东和直隶两省进入东北的劳工。除了普通劳动力外,数以千计的小商贩也随季节变化,向北移动。虽然对这部分流动人口并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据,但10万人并不是一个被高估的数字。


当时正值年关,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他们必须要千方百计回乡过年,这些庞大的人群中,必然包含为数不少的鼠疫感染者。一旦大规模的春节返乡潮开始,瘟疫势必会传播到关内。


基于对疫情的基本判断和社会情况,接下来,伍连德是怎么做的呢?


1、查明疫情


当时在疫区处理疫情的姚医生向伍连德阐述了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他认为傅家甸地区民居低矮肮脏,冬季窗门紧闭,空气不流通,一人得病则全家感染。伍连德一开始就怀疑旱獭商人是疫源,但日本人认为是老鼠。为此,他解剖了一名刚刚死去的被传染者,从其体内找到了鼠疫杆菌,研究证明,此次流行的鼠疫,是肺鼠疫,而非以往的腺鼠疫。基于种种事例,伍连德判断:这种病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和呼吸传播的急性肺部炎症。


2、隔离管制


在伍连德的指挥下,傅家甸被分为4个区。每区由一名医药大员主持,配有两名助理、4个医学生和为数众多的卫生工作者与警察。救急队内分诊断、消毒、抬埋、站岗等诸多岗位。每天,各区派出40多支搜查队,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医院,他们的房子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此外,他还学习西班牙历史中用火车车厢的隔离的方法,破天荒地用了120节火车车厢来隔离。如此规模,世界绝无仅有。后来国际大会上总结,这种隔离是最有效的方法。


3、区别对待


按照收治病人的病情,诊病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几种。各病院中均设有医官、庶务、司药生、看护、巡长等职务。既为不同病情的病人提供了治疗,又避免他们之间交叉感染。“‘疑似病房’的提法是伍连德首创的,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使用。” 


傅家甸的防疫措施为整个东北做了一个表率。随后,哈尔滨俄人居住区、奉天、长春、黑龙江全省纷纷仿照傅家甸的模式建立起防疫体系。 


在后来的奉天国际鼠疫大会上,有人总结:“在新的防疫机制建立之前那个月,死亡人口总数为3413人,在新的防疫机制建立后,几乎每天死亡200人,但在30天后,死亡记录为零。”


4、令行禁止


为了成功地执行分区防疫计划,伍连德从长春专门调来了由1160名士兵组成的步兵团。他们被安置在城外俄国一家空旷的面粉厂里,任务是对疫区内进行交通管制。政府规定,傅家甸内居民出行必须在左臂佩戴证章,根据各区不同证章分为白、红、黄、蓝4种。每个区的居民在左臂上佩戴不同的证章,可以在本区内活动,但要去别的区域,必须申请特别准许证。就连区内的军人们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规章,不许随便走动。


严格的警力,使得“任何人偷越封锁线几乎都是不可能的”。1月15日,陆军部更派军队驻扎山海关,阻止入关客货;1月21日,又下令“将京津火车一律停止,免致蔓延”。至此,关内外的铁路交通完全断绝。“当时天津卫生局专门制定了查验火车的章程,甚至要求连进贡的贡品也必须检查。山海关是东北入关的必经之地。在伍连德的建议下,清府设置检验所,凡是经过此地的旅客,都要停留观察5天,皇亲国戚也不例外。


5、佩戴口罩


口罩最早是在欧洲发明的,但在中国用于医学防护,是始于伍连德的发明。为了阻断病毒对医护人员的侵害,他发明了一种极为简单的纱布囊口罩,中间用吸水药棉做过滤,两边撕开挂在耳朵上。这就是现代医学上用的口罩雏形。至今,这种口罩还在使用,被称为“伍氏口罩”。


6、实行火葬


他上书清政府,请求以国家法令准许火葬,彻底消灭病毒的传播。有些地方官员和老百姓不解、反对,他顶着压力、不解和谩骂,在焦虑中等待着清府的恩准……终于,在1月30日,也就是大年初一这一天,清廷外务部发来电报,准许火葬!据报,到这一天,傅家甸已经有1/4的人因染疫而亡。


次日一早,他就忙碌起来。雇来200个工人,把棺木和尸体以100具为单位,分成22堆,挖20英尺见方、10英尺深的大坑,然后每堆尸体浇上煤油,2200多具尸体就这样被火葬了。


7、疫情后续


适逢春节,防疫部下发传单,号召大家燃放爆竹。伍连德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爆竹里的硫磺同样有消毒的功效。大年初一这一天,傅家甸的死亡人数从183名下降为165名,“此后日渐消减”,而且再也没有回升过。 

1911年3月1日午夜,当鼠疫死亡人数为零的报告传来时,坐落在哈尔滨傅家甸的防疫总部内一片沸腾。几日后,鉴于鼠疫死亡连续多日为零,防疫委员会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 


哈尔滨鼠疫之后,伍连德又转战长春、沈阳等地,经过努力,到4月底,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


疫情启示


任何组织,都会面临突发事件,上至国家下至企业,皆是如此。100多年前的这场大瘟疫,在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由于组织与管理的科学有序而得到了及时遏制,避免了更大的悲剧。它对于企业处理突发事件方面的启示,我想有以下几点:


1. 防先于治,未雨绸缪永远都不是多余的。不要等到疫情发生了才去设计防疫体系,同样,对于企业来说,也不要等到发生了突发事件,才想到去建立应急管理体系。


2. 选定“主将”,毫无理由地相信“主将”。在100多年前的这场瘟疫中,伍连德既有责任也有权力。他能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包括医护人员、警察甚至军队,即使王公贵族也要服从他的要求。


3. 调动一批愿意为此付出甚至牺牲的人。任何突发事件的处理都需要一个团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那场东北鼠疫中,正是有数不清的人参与到防疫一线,才能获得成功。今日,也有着几十万的医护工作者正在前线“抗疫”。没有人付出,就不会成功。所以,当你的企业发生了突发事件,一定要有一批人主动站出来,共渡难关。


4. 逻辑缜密,分工明确。面对瘟疫,无论是分区隔离还是火车厢隔离,无论是医院划区还是禁止通行,都是有条不紊的。唯有如此,防疫工作才能做到有效推进。


5. 干净扫尾,以绝后患。疫情期间,火葬的实行,绝除了病毒死灰复燃的后患,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干干净净。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当前疫情严重,AG九游会的所有同仁,也包括我在内,希望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们保护好自己,希望你们一切都好,也希望这场战疫尽快取胜。


咨询有滋有味,管理原汁原味。我是李洪建,下期,我们不见不散!